工業和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。當經濟慢慢的發展到一定的階段。工業也會有技術和發明的革新。當工業生產進步的時候,往往體現為技術水平的提升。比如在一些汽車工業中,要想找到換刀主軸哪家可信賴且質優價廉,可以進行探討研究

換刀主軸哪家可信賴且質優價廉,可以從這些角度尋找答案。自從ATC(自動換刀系統)被討論以來,我們對主軸接口的要求從未發生變化,即:1.能更快的換刀。2.能提供更高的重復定位精度。3.能傳遞更大的扭矩。4.換刀時占用的空間更小。剛開始的版本 通過對當時存在并已經廣泛使用的7/24(16.26°)錐柄類型接口進行改進,將原本用于手動鎖緊刀柄的螺桿換成更容易換刀的拉釘;增加2個鍵塊來傳遞更大的扭矩;增加V槽以便于換刀臂能更正確的抓取到刀具,這就是用于ATC( 自動換刀系統) 下主軸接口的剛開始的版本。剛開始的版本的主軸接口類型于1983年12月通過ISO(國際標準化組織)的審核,正式成為國際標準,標準代碼是:ISO 7388-1: 1983 (目前已經更新到 ISO 7388-1: 2007),各個地區也制定了自己的標準。至今,大部分采用的是以下標準:美國 ANSI/ASME標準(簡稱CAT)是之后而發展出來的版本( 簡稱 HSK )采用了與剛開始的版本完全不同的設計。
當采用了錐面和法蘭面同時接觸的方式,并且也舍棄了原來的拉釘鎖緊方式,轉而采用夾緊力更強的內撐。由于新設計采用的錐面更短,這樣在換刀時,所使用的空間也會更小。接觸面的錐面也采用了更小的錐度(5.7°),這樣重復定位的精度也得到了提高。由于固定方式的改變,新的設計也允許主軸以更高的轉速運行。之后版本的主軸接口于1992年通過德國標準委員會的審核,標準代碼為:DIN 69893同時也是國際標準 ISO 12164-1:2001 的一部分(目前的標準為:ISO 12164-1:2014)。第三個版本(簡稱 CAPTO )重新設計了前兩個版本中用來傳遞扭矩的方式,采用傳遞能力更強的多邊形接口。不僅在夾緊力上有大幅度的提升,而且還為在不同類型機床上的通用提供了解決方案。第三個版本的主軸接口于1990年推出,并于2008年通過ISO(國際標準化組織)的審核,成為 ISO26623-1: 2008 國際標準的一部分(目前已經更新到 ISO 26623-1: 2014 )
簡而言之,當我們需要討論什么樣的換刀主軸哪家可信賴且質優價廉的時候,可以通過以上方法進行實踐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應該先自己了解具體的主軸工作流程和具體操作是怎么實現的。這樣才會讓我們更好的購買到適合自己的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