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??? 目前,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交流伺服市場85%左右的份額,他們來自日本、德國和美國,日本品牌有安川、發那克(Fanuc)、三菱電機、松下、三洋、富士等;美國有羅克維爾(Rockwell Automation)、達那赫(Danaher)、帕克(Parker)等;德國有西門子(Siemens)、博世力士樂(Bosch Rexroth)、施奈德(Schneider)等。其中,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和較高的可靠性占據了超過50%的最大市場份額,在中小型OEM市場上尤其具有壟斷優勢,而且本地化生產的策略進一步增加了在價格和快速交貨方面的籌碼;歐美品牌在高端設備和生產線上比較有競爭力,其市場策略是高性能、高價格,以全套自動化解決方案作為賣點,總的市場占有率大約在35%,最近這些高端品牌也不斷尋找本地合作伙伴力圖打入中低端市場,并不甘心被日本品牌擠壓市場空間。
?
???????最近2、3年來自臺灣的伺服廠商在國內設廠,并加大了市場推廣的力度,主要是臺達和東元,其技術水平和價格水平都居于進口中端產品和國產品牌之間,在競爭中主要突出性價比優勢,對國產品牌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,市場占有率從幾年前的微不足道提高到大約5%。
???????中國國內宣稱推出交流伺服產品的國產廠家不下20個。伴隨著這幾年數控行業的大發展,他們的出貨量也保持了快速增長,積累了相對較強的實力;國產品牌產品功率范圍多在5kW以內,技術路線上與日系產品接近,目前總市場占有率在10%左右。
???????展望未來,隨著伺服價格的不斷下降、交流伺服的市場接受度不斷上升,中低端市場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,因此本土廠商仍將有很大作為;同時臺灣、日本廠商也將在整個市場的擴大中獲益,歐美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逐漸下降,但仍將保持很高的毛利水平。
???????根據機械工業研究院產業與市場研究所05年做的市場調查,目前國內市場上覆蓋面最廣的10個品牌分別是:西門子、三菱、安川、蘭電、松下、Fanuc、華中數控、ABB、和利時電機和AB(屬于Rockwell Automation)。其中西門子和三菱品牌覆蓋率在30%以上,AB在3.7%,其他品牌均在10~20%之間。調查顯示國產企業比如和利時電機、華中數控、蘭州電機等企業,經過多年的研發推廣,在這個市場中做的有聲有色,在產品覆蓋面上占有一席之地,但是國產品牌的客戶忠誠度和影響力明顯不如進口品牌。用戶選擇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的比例為大約4:1,國產品牌沒有進入用戶首選品牌的前5名。國產品牌不僅在產品的性能、質量與品種上都有所欠缺,在技術儲備、生產能力和資本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更不是一兩天可以彌補。國產品牌要想突圍,除了需要耐心和持續投入之外,還需要在競爭策略方面走差異化路線??傊?,中國品牌廠商同時面臨巨大的挑戰和發展機會,任重而道遠。
?